文章轉自:http://pots.tw/node/7486

文/陳韋臻
圖片提供/青睞影視

「北青蜂,南雞排」,這句順口溜在台灣今年春節只維持了四天。初五開工大吉,未料《雞排英雄》開始擊潰周董,南北票房大勝,截至2月21日,將近一個月的 時間,非但沒若一般國片匆匆被戲院偷拉下,還開出一億一千萬的票房佳績!什麼導演第一部電影就能搞成這樣?難不成又是愛台心使然?還是藍正龍跟豬哥亮BL 情結更上一層?抱持著太多問號,我終於與友人偕同踏入東南亞戲院,被逗的樂了,出了戲院還謹記著到旁邊夜市買小吃攤回家裹腹!可謂愛國愛台加促進消費真是 一點也不為過。但一部電影可不光是這幾點就能開出如此紅盤,回到家口嚼小吃,我開始對導演這號人物倒是抱著更多的問號。

從黑輪哥哥變身億元俱樂部導演

葉天倫坐在面前,我端詳著他頭上一撮黑髮圓弧罩著中央一點,下面是圓圓而年輕搞笑的臉蛋,忍不住發笑。一開口,先與他聊起拍片前的經歷,大為驚訝,原來除 了劇場、配音、廣告,之外,他還主持過美食節目,甚至當過兒童節目主持人「黑輪哥哥」,「反正我覺得什麼都有興趣,就什麼都做。」聽完一輪,對於《雞排英 雄》對觀眾情緒節奏的掌控到位,也就了然於心。

印象相當深刻,當藍正龍眼淚撲簌簌落在他祖母身上的那一刻,我前面一位觀眾早已哭到泣不成聲,看電影幾乎不掉淚的我眼眶也開始濕潤的那一刻,算準了 一樣,阿嬤的打呼聲進入,現場觀眾乍然不知作何反應,哭笑成一團。從這裡,我看見了葉天倫是個能掌握觀眾情緒時間點的導演。一問之下,他先是聊起了《玩具 總動員》,說自己在看片時,完全隨著劇情被帶動,「那時候,我看到一個鏡頭時,我就會反推回去,猜想它的劇本應該是怎麼寫的,文字如何呈現……如果電影前 面能夠一個一個裝備弄好,一環一環扣起,劇場裡我們叫『上車』,觀眾都上車了,接下來就隨你帶了。」隨後,他回憶說道,以前曾跟隨李國修「屏風表演劇團」 演出,「李國修老師教了我很多,他會說,讓一個一百人的小劇場觀眾笑或哭,跟讓一千多人的國家戲劇院大劇場的觀眾哭或笑,時間點是不同的……」此外,主持 過程中,時間必要緊貼著round down走,或者安排的問題都非得在對的時間拋出,這些經驗,似乎都在葉天倫腦中烙下了第一步電影的導戲參照軸,「主持其實跟導演很像,你必須要跟現場每 個工作人員溝通、配合,跟在劇場中照劇本演出、與導演溝通完全不同,我覺得我的這些經驗,讓我在做導演的時候,很清楚怎麼跟現場演員、燈光、攝影、化妝溝 通。」

從小就在父親葉金勝(《莎呦哪啦˙再見》導演)、母親潘鳳珠的影視環境中,葉天倫與編劇妹妹葉丹青兩人從小就在剪接室與片場中長大,似乎承襲了對於 影像整合的調度能力,葉天倫從公司第一部製作的電影《一八九五》,到他所編導的「客家好親近」系列廣告,再到《雞排英雄》,觀眾反應完全呈現出了導演清楚 的腦袋,以及「不是為了自己說一個故事給觀眾,而是為了觀眾拍一部電影」,從觀眾角度出發思考的思考邏輯,因此,葉天倫也不諱言,「我們最開始設想的就是 一部商業片」,但如此五體健全的商業片,在台灣年輕導演中,也實屬難得。加上葉天倫製作團隊與發行商之間的良好溝通,「發行很樂意聽我們,他們學到了很多 拍電影的棱稜角角,我們也從他們那邊學到如何行銷,像是檔期、預告片,都是他們安排的……基本上發行就是7-11,即使片拍得好,上不了通路,貨鋪不出 去,效果就一定會打折扣。」

從蔡瑞月舞蹈教室到二十一世紀的都市更新案

撇開片中最常讓人情緒頓點的偶像劇情結,葉天倫確實是個很會說故事的導演,也帶出了台灣被朱導演搗爛的搞笑片希望。但除卻搞笑,葉天倫在故事中,加入了更 多豐富的元素,他相當幽默地處理閩客文化衝突,帶入美食節目主持的經驗將小吃拍得令人垂涎欲滴,採用台灣蜂炮取代港仔槍林彈雨,塑造另一種台式暴力美學與 台式災難片,更重要的是,他融合了夜市人生與當前台灣城市災難──都市更新,甚至用極為有創意的方式,帶入了社運街頭抗爭場面。詢問到底,實在是葉天倫 「什麼都做,什麼都搞」的另一項斬獲。

提起夜市人生,他們兩兄妹開始停不下來。「從98年底送案電影輔導金通過後,我們就看著劇本,就越看覺得超虛的,虛到一個很可怕的狀況,因為我們倆 兄妹都是標準台北都市人,也沒真的接觸過這些在暗夜討生活的人,所以我們就開始南北夜市到處跑,到處問有沒有認識的人可以介紹,就跑去聊。從瑞峰、六合、 花園、逢甲到台北,反正就是到開拍前都還有在跑。不騙你,每個人第一句話就是說:『你有多少時間?厚~我的故事可是三天三夜說不完!』」甚至在電影拍攝 前,跑到夜市裡頭去試拍,最後不僅獲得夜市大力相挺,在永和樂華夜市裡,巷頭巷尾每攤都貼滿《雞排英雄》的海報,還有許多夜市擺攤的觀眾哭著對他們道謝, 「裡面有一個硬漢、中年男子,放映完臉上掛著兩行眼淚,說他是在士林夜市賣藥燉排骨的,賣了幾十年了,跟我們說謝謝,謝謝我們把他們的生活講出來。」

而片中八八八夜市所遭遇的都更危機,則反向地將在地底層民眾的生活與都市改革變遷相串連。當記者含蓄地開口:「在電影之外,對於都更你是否有個人的 立場或態度?」未料葉天倫大剌剌地回答:「如果是個人噢,那態度更明確了!」緊接著細說起大學時代就讀世新電影時,在蔡瑞月舞蹈社學舞時,碰上的火災案 件,「那時候火災過後,我到了現場,拿V8拍到現場的法官,要做證據留存,你知道嗎?當時法官的嘴臉,真的是比霹靂火都還誇張,指著我的臉大罵:『你拍什 麼拍!你拍什麼拍!不准拍!』……更何況,火災前一天,市政府的人員還到舞蹈社,說是要勘查防火巷,結果隔天就失火,你看這能讓人不懷疑嗎?」向下提起了 台灣各地都市地景在政客、建商操作下,迅速喪失生命力,徒存高樓的冰冷遺體,像是圓環夜市的都更案,攤販被趕走,蓋起了圓環,葉丹青此時在一旁搭腔:「你 看圓環裡面有人嗎?沒人嘛!或者是苗栗英才路上的夜市,現在也是被拆掉……他們看了我們的電影之後,還要求跟我們串連合作……」而實際上,葉天倫為了「私 心」將都更議題包裹進故事中,也曾經拜訪過都發局專員,特別請教了都市更新的法規與實施,並將硬梆梆的規章,轉化為片中不帶任何條文解釋,卻清楚讓每個觀 眾都能理解都更性質的故事,「這樣很好,如果有人想從頭了解都市更新,那可以用我們的片當入門,然後再去看《破報》或者其他的深入材料。」

這是現實生活。苗栗英才路上的夜市攤販要串聯抗議,八八八夜市的攤販們也來到議會殿堂前「擺攤抗議」,還有頭帶安全帽的電音三太子助陣,連全台南北 夜市代表都坐遊覽車一同現身相挺。提起這些發想,葉天倫說,自己以前參加學運社團時,經常走上街頭,包括淡海新市鎮、台北港等抗議行動,都曾一同加入, 「比較特別的,我們不是拿白布條或者站肥皂箱,而是行動劇或用不同形式來表達抗議訴求……」,也由此生成了片末讓人印象深刻的市井小民大逆襲。一個連公文 上的「洽詢」兩字都誤讀為「哈筍」的橋段,徹底點破許多遭受都更迫害的民眾,究竟多麼沒有支持系統,葉丹青最後這麼說:「台灣幾乎每個夜市都有土地問 題……我們拍這部片,最清楚的就是讓人家看見,他們爭取的不是多的東西,而是他們原本就有的!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雞排英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