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【庶民心情】夜市雞排香,貼近底層找認同
價值的天平,不再祇是看上不看下
夜市題材的電影、電視劇當紅,相當程度顯現了台灣社會對傳統「雅/俗文化」的認知解構。人們開始發現夜市當中存在的「台灣‧人‧情」,其實才是多數人的「簡單與幸福味蕾」。
文◎汪仁玠
美國知名導演伍迪‧艾倫(Woody Allen)這麼說過--「在比佛利山……他們從不扔垃圾,他們把垃圾變成了電視劇。」
但無可諱言的是,這些「垃圾」比黃金還值錢,美國人用它們打造出全球最大的影視重鎮。
究竟哪些是垃圾、哪些是黃金,長期以來嚴重困惑著台灣的影視工作者,尤其是電影工業。為了挽救國片,產官學界可謂絞盡腦汁,卻始終找不出有效的對策。
但是二○○八年八月由魏德聖導演的《海角七號》,卻以五千萬元的製片預算,締造了五.三億元的全國首輪票房佳績,僅次於席捲全球的好萊塢鉅片《鐵達尼號》。
緊接著在二○一○年二月上映,由鈕承澤導演的《艋舺》,以六千萬元的製片預算,上映第一周的票房便超越《海角七號》,也刷新了台灣電影的紀錄,最後同樣創造了二.六億元的亮眼票房。
……〈全文未完〉
《詳細內容請看本期周刊》
全站熱搜